如此亲信,徐世绩是绝对不愿跟李年红脸的。
所以如果李年执意想要率军去找阿史那多闻报仇雪恨,徐世绩也没多少办法,那就只能让李年带领大军主力行事,他自己率领偏师去太白山麓。
如今李年能这么痛快的应下来,可不是李年这人耳根子软没主意,而是徐世绩劝说得力,并取得了李年的信任所致。
徐世绩轻松之余心里也是颇为自得。
李年那边却道:“贤弟用我朝鲜都护府办你辽东都护府的事,打的一手好算盘,不过贤弟却需应我一事。”
徐世绩,“所谓谋未定者,议也,大兄但说无妨。”
李年笑道:“也不是什么大事,辽东多山珍奇货,其他地方我不管,只太白山这边,以后要经朝鲜都护府出去,贤弟看成不成?”
徐世绩稍微思量一下便笑道:“大兄以为辽东最让人垂涎的物产是什么?”
李年,“自然是各种药材和毛皮了。”
说到这些,两人这会看上去就有点像锱铢必较的商人了,不过也没办法,他们都知道,大唐以后要在辽东设市易之所在。
这是当初李破和阿史那杨环盟好,谋取辽东之地,并约定共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。
不论是突厥王庭还是大唐,都需要辽东的物产来装点门面,最重要的还是战略上的考量,财货之利其实不在他们眼中。
那是皇者的视角和胸怀,落在两家都护府,将来要想过的好出政绩,却还是要着眼于辽东物产上面。
李年提出的条件,是想依仗就近之便,从辽东这边争取到一些利益,之前没露什么口风,在徐世绩想来应该是没想好而已。
徐世绩心眼多多啊,只稍微想了想就知道这事不成,你个朝鲜都护府把手伸过江,置辽东都护府于何地?传出去他徐世绩是要惹人笑话的。
就像邻居老是扒你家墙头,那谁受得了?
徐世绩悠然道:“还有战马,高句丽的战马虽然少了些,可却比草原马要高大的多,是辽泽牧养出来的,当年可与西域大马相较。
药材,毛皮,战马,哪一样经海路运送都不便宜,换我是大兄,就在江边寻一处要紧的地方收些商税,还可让商队歇脚,日久天长,自然好处多多。
从陆路来辽东到底远了些,不如海路近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