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战略上来讲,严丝合缝,不说彻底解决了反反复复,延绵千年而不决的东亚问题,可经此一战,在几十上百年中,保证东北方向的安稳还是不成问题的。
…………
三月开始筹措,四月动兵,五月初的时候薛万彻和徐世绩都已整军完毕,率军进入辽东。
又要过上一年比较拮据的日子了,李破对此颇为感慨,征伐辽东的艰难之处就在于此,粮草辎重上的糜耗让人心疼。
辽东之所以那么难以收复,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要归结于空间地理上面,辽东离着大唐不远不近,地界又大,若非大唐拥有源源不绝的骑兵,那就不如洗洗睡了。
像后来老朱家的子孙那样,倾全国之力建城立寨,蚕食辽东的做法,简直就是慢性死亡,惨烈无比的萨尔浒之战,和杨广征辽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样的,都是一场动摇国本的灾难。
区别之处在于,杨广在战略上没有问题,而大明的决策者们无论是战略战术都糟糕无比,是农耕帝国对游牧民族发起战争而遭遇惨败的典型案例。
…………
从五月开始,辽东的战报陆续到达京师。
兵部和户部的官员从年初开始就忙的脚不沾地,当然了,自大唐立国以来,他们就没闲着的时候。
大唐几乎是一年一战,六部当中最忙的就要属兵部和户部,加上其他的政事,让两部上下苦不堪言。
到了大唐元贞九年,和李破率军进入长安时相比,户部和兵部的官员数量猛增了一倍有余,这还是在吏部削爵,严格官员考绩,进行官考,裁汰冗官的压力之下的结果。
没办法,政务太过繁忙,出错的时候就多,为此李破还不得不给户部和兵部以及尚书省的官员们增加薪俸,考功的时候也会优容一些,可谓极尽安抚之能事。
李破觉着顶过这阵应该会好些,开国之初嘛,万事开头难,忙是正常的,一个个聚会的聚会,作诗的作诗那才叫怪了。
五月的时候,辽东传来消息,阿史那多闻不战而逃,带着人鼠窜而去,令朝堂上下都憋了一口气出不来。
大家等的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,好为辽东战事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,就这?阿史那多闻不当人子乎?
六月末,又有战报传回京师,薛万彻率军已追上了阿史那多闻。
裴行俭先行,在六月中的时候抓住了阿史那多闻的尾巴,然后纠缠而上,斩首数百级,小胜一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