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5章 春分后那场烧到骨子里的热(第2页)

第335章 春分后那场烧到骨子里的热(第2页)

正说着,章公克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,咳得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,咳完就瘫在枕头上,眼睛半睁半闭,眼神涣散得像失了焦的镜头,嘴里含混地嘟囔:"热。。。胸口。。。像有火。。。"

"这不是普通的感冒,"岐大夫收回手,用酒精棉擦了擦指尖,"这是春温,冬天藏在身子里的邪火,借着春气钻出来了。"

小周一脸茫然:"春温?不是说春天容易得流感吗?"

"《温热论》里说得明白,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,"岐大夫走到窗边,推开条更大的缝,海风带着潮气涌进来,吹得窗帘猎猎作响,"你家老板冬天是不是常待在暖气房?穿得厚,又不怎么活动?"

"对对对!"小周拍了下手,"章总特别怕冷,安徽老家冬天没暖气,来这边总说酒店空调不够热,睡觉都要开着电热毯。前几天降温,别人穿单衣,他还套着羽绒服呢!"

"这就对了,"岐大夫指着窗外刚抽芽的柳树,"冬天该冷不冷,寒气就裹着邪火藏在骨头缝里,像埋了颗火种。开春一暖和,海风带着湿气一吹,这火种就从里往外烧,先烧到肺,再烧到胃,最后能把津液都烧干了。"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他拿起桌上的空水壶:"你看他渴成这样,喝多少水都不解渴,是因为火太大,喝进去的水刚到喉咙就被烧干了。舌头发黑,是胃火燎到了舌尖;胸膈满闷,是邪火堵在胸口没处去;浑身出汗却退不了烧,是火太旺,汗里的水赶不上蒸发的速度。"

小周听得直咋舌:"那。。。那李大夫开的药怎么没用?"

"他那药是治风热感冒的,像用瓢舀水浇小火苗,"岐大夫拿起桌上的玻璃杯,往里面倒了半杯水,又从打火机上凑过火苗,水刚碰到火苗就"滋"地蒸发了,"你家老板这是燎原大火,那点清热解毒的药,顶什么用?"

正说着,房间门被推开,社区医院的李大夫提着药箱进来了,看见岐大夫,脸上有点不自在:"岐大夫也在啊?这病人情况不太好,我建议赶紧转大医院,怕是要做个CT,排除一下肺炎。"

"不用转,"岐大夫摇了摇头,"转去医院也是挂抗生素,不对症。"

李大夫的脸有点挂不住了:"岐大夫这话我就不爱听了,患者高热神昏,体征这么明显,用点寒凉药清热解毒总没错吧?《伤寒论》里不也说热者寒之吗?"

"《伤寒论》是说热者寒之,但得看是哪的热,用什么寒药,"岐大夫走到桌边,拿起纸笔,"你用的黄芩、黄连是苦寒药,能清上焦的火,可他这火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,藏在肺胃深处。苦寒药就像冰粒,撒在热油上,当时滋滋响,过后该热还热,甚至会把火逼得更往里走。"

他蘸了点茶水,在桌面上画了个火苗:"《脾胃论》讲,火与元气不两立,这时候得用甘寒药,像石膏、知母,既能灭火,又能生津,就像往滚油里倒凉水,既能降温,又能护住锅里的东西。"

李大夫还想说什么,岐大夫已经开始写处方了。他的字笔锋遒劲,带着股沉稳的力道,每一味药都写得清清楚楚:

"生石膏,五钱。"岐大夫边写边说,"《神农本草经》说石膏味辛,微寒。主中风寒热,心下逆气,这味药是君药,能直扑肺胃的大火,把藏在深处的邪火拽出来。"

"麦冬,二钱。"笔尖在纸上顿了顿,"《本草纲目》说麦冬甘、微苦,微寒。润肺清心,泻热生津,火太大容易伤津液,用麦冬给身体加点润滑剂,免得火灭了,人也被烧干了。"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