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> 第九百三十一章 尾声(第2页)

第九百三十一章 尾声(第2页)

帝国的粮食供给超过三分之一仰仗欧洲出口。大部分矿石需要从澳洲北美进口,至于飞艇,电报机核心技术,几乎全部是“借鉴”英国技术专利。

好在与不列颠人的蜜月期还未结束,至于未来,欧洲人的下一轮制裁何时到来无人知晓。

如果失去了化肥和种子支撑,六十年前那场大饥荒是否还会重现在这片土地上···

精英阶层对帝国未来惶惶不安,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未来。

然而大多数民众对此浑浑噩噩,帝国将来走向何方不是他们思考的问题,只要帝国赢了就好。

好在帝国不是赢就是在赢的路上。

民众相信报纸里的那一套说辞,什么齐国是最伟大的国家,帝国的历史悠久跨越八千年且从未中断。欧洲人绝大多数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绝境中。

有一段时间,真理报头版头条连续数天刊登专栏,将齐国人和法国人的饮食进行对比。

当那个辽东铁岭农民大锅一锅炖与法式料理同时出现在真理报上时,就连最不关心时政的读者,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:

欧洲人普遍食不果腹,连基本温饱都很难做到,民众普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。

而自己,也就是大齐民众,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民众。

纵做鬼,也风流。

他们称这种对比为对账。

谈到现在的对外贸易,真理报认为现在是英国人求着自己而非他们恳求英国人通商贸易。

这种狂热的气氛弥漫在底层民众中,几乎所有人都受情绪影响。

刘玄也一度曾被这样的情绪感染,那是在他十岁以前的懵懂岁月,皇子觉得我大齐天下无敌。甚至多次向父皇建议,通过议会出兵澳洲,获取帝国所需的矿产。

尽管那时的刘玄颇为荒诞,然而在帝师的谆谆教诲教导下,他终于看清了帝国的本质。

这是一个对内残暴,对外懦弱的混合体。所有政策都冠之以理想化的名称。

刘玄也开始忐忑不安。

在惶恐不安中,1725年9月,皇子迎来了他的15岁生日。

这天(1725年9月11日),皇子府邸人声鼎沸,居住京城的大多数官员都来到这里,向这位帝国未来的统治者表示庆贺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