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25章 眼皮上的疙瘩:岐大夫的疏肝方(第1页)

第325章 眼皮上的疙瘩:岐大夫的疏肝方(第1页)

岐仁堂门口的紫薇花刚开得热闹,淡紫色的花瓣落了一地,像铺了层薄绒。岐大夫正坐在竹椅上翻《审视瑶函》,书页里夹着片晒干的决明子叶,散着清苦的草木气。忽然听见"吱呀"一声门响,伴随着压抑的啜泣,他抬头,看见个年轻姑娘被中年妇女扶着进来,姑娘用手捂着左眼,指缝里露出的眼角泛着红肿。

"岐大夫,您快给看看!"妇女嗓门洪亮,带着哭腔,"我家晓雨这眼快瞎了!"

被叫做晓雨的姑娘松开手,露出的左眼皮肿得像个发面馒头,上眼皮正中央鼓起个黄豆大的红疙瘩,把眼皮坠得往下耷拉,几乎遮住了半只眼睛。她皮肤很白,此刻却涨得通红,泪水把睫毛都打湿了:"大夫,疼得厉害,晚上根本睡不着,睁眼睛都费劲。。。。。。"

岐大夫示意她坐下,光线从窗棂斜照进来,刚好落在她脸上。他轻轻拨开晓雨的眼皮,那疙瘩红得发亮,顶端有点发白,像要破的样子。"多久了?"

"快三个月了。"晓雨母亲抢着说,"一开始就个小米粒大,以为是针眼,滴了眼药水,贴了药膏,没好。后来去看大夫,说是受风了,开了些防风、荆芥熬的药,喝了更肿。又换了个大夫,说气血虚,给开了人参、当归那些补药,结果疙瘩长得更快,现在都遮眼睛了!"

晓雨吸了吸鼻子,声音带着委屈:"上周去面试,面试官盯着我眼睛看,我紧张得说不出话,最后没被录取。。。。。。我同学都说我这是麦粒肿,要开刀,可我怕疼,也怕留疤。。。。。。"

岐大夫让她伸出舌头,舌红苔黄,舌尖尤其红。再搭脉,左手关部的脉象弦硬有力,像按在绷紧的琴弦上;右手关部却滞涩不畅,像摸着布满沙砾的小路。"平时爱生气?"他忽然问。

晓雨愣了一下,点点头:"找工作投了三十多份简历,都没回信,我妈天天说我不如隔壁小敏,一着急就忍不住吵架。前阵子跟她吵完,眼睛就疼得更厉害了。"

"晚上睡得晚?"

"嗯,睡不着,总琢磨找工作的事,翻来覆去到后半夜,饿了就吃点薯片、泡面。"

岐大夫放下手,指着墙上挂的《五轮图》:"你看这眼睛,分五轮,上下眼皮叫肉轮,属脾;黑眼珠叫风轮,属肝。你这疙瘩长在肉轮,却疼在风轮,是肝脾都出了问题。"

晓雨母亲凑过来看图:"脾和肝?跟眼睛有啥关系?"

"《黄帝内经》说肝开窍于目,脾主肌肉。"岐大夫解释,"眼皮是肌肉,归脾管;眼睛的神采、转动,归肝管。晓雨这情况,是忧思伤了脾,恚怒伤了肝。"

他拿起桌上的茶杯,往杯盖里倒了点水:"你看这水,要流动才清。肝就像春天的树,得舒展着,老憋着气,就像把树捆起来,时间长了就会发热上火。火往上走,冲到眼睛,就容易红肿生疙瘩。"

"那脾呢?"晓雨追问,她学的是设计,对这种比喻很敏感。

"脾像地里的土壤,"岐大夫笑着说,"忧思太多,就像老在地里踩来踩去,把土踩板结了,水和养分都过不去。你看你,右关脉涩,就是脾不运化,气血到不了眼皮,瘀在那儿,就长成了疙瘩。"

晓雨母亲恍然大悟:"怪不得补药没用!土都板结了,光施肥不松土,肥都堆在表面,反而烧苗了!"

"就是这个理。"岐大夫点头,"之前用祛风药,就像刮大风,土更干;用补药,就像堆肥料,瘀得更厉害。得先把肝火降下去,再把脾盘活,让气血流通起来。"

他铺开处方笺,提笔写下:"龙胆草三钱,黄芩三钱,栀子三钱,泽泻三钱,木通一钱,车前子三钱,当归二钱,生地三钱,柴胡二钱,甘草一钱。"

"这是龙胆泻肝汤。"他边写边解释,"龙胆草是君药,就像给肝火泼点凉水,能清泻肝胆实火;黄芩、栀子是臣药,帮着龙胆草降火,还能把火往水道引。"

晓雨皱起眉:"这些药是不是很苦?"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