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雨皱起眉:"这些药是不是很苦?"
"是有点苦,但能治病啊。"岐大夫指着方子,"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,都是利湿的,能把肝火顺着小便排出去,就像给着火的屋子开个窗,让热气散出去。柴胡能疏肝,让憋着的肝气舒展开,就像解开捆树的绳子。"
他又强调:"当归、生地是养血的,怕这些苦寒药伤了气血,就像灭火时别忘了给树浇点水,免得把树浇死。甘草调和诸药,让它们劲儿往一处使。"
晓雨母亲接过方子,还是有点担心:"这些药这么厉害,会不会伤身子?她本来就瘦,胃口也不好。"
"所以这方子只开三剂,见好就收。"岐大夫说,"等红肿消了,疙瘩小了,再换方子。你看她舌红苔黄,是实火,现在就得先把火泻下去,不然火越烧越旺,疙瘩破了更麻烦。"他又叮嘱晓雨,"这三天别吃辛辣、油炸的,别熬夜,晚上用热毛巾敷眼睛,每次一刻钟,能帮助消肿。"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晓雨回家煎药,第一剂喝下去,觉得嘴里发苦,但当天晚上没那么疼了,居然睡了四个小时。第二剂喝完,眼皮不那么烫了,疙瘩好像小了点。第三剂喝完,红肿消了大半,疙瘩顶端的白头破了,流出点黄脓,顿时觉得轻松不少。
三天后再来,晓雨眼睛能完全睁开了,虽然还有个小红疙瘩,但不那么显眼了。"不疼了!"她脸上有了笑意,"昨天试着投了两份简历,没那么紧张了。"
岐大夫再搭脉,左关脉不那么弦硬了,右关脉也顺畅些。"火下去了,但底子还虚。"他说,"肝胆属木,火太旺会耗伤阴液,就像烧得太旺的柴火,最后会变成灰烬。得给你补补阴,同时把剩下的小火苗压住。"
他又开了个方子:熟地四钱,山萸肉三钱,山药四钱,茯苓三钱,泽泻二钱,丹皮二钱,龙胆草一钱,白蒺藜三钱,决明子三钱,牡蛎五钱。
"这是六味地黄丸加味。"他解释,"熟地、山萸肉、山药补肝肾之阴,就像给土地加层肥料;茯苓、泽泻利湿,丹皮清热,这三味是三泻,怕补得太腻,就像施肥别太多,免得烧苗。"
他指着加的几味药:"龙胆草再用点,清剩下的肝火,但量减了,怕伤阴;白蒺藜、决明子能平肝明目,就像给肝叶扇扇风,让它别再上火;牡蛎能软坚散结,把剩下的疙瘩慢慢化掉,就像用锤子敲小石子,让它变碎。"
这次晓雨喝药没那么抗拒了,药味里带着点甜,是熟地的味道。她按岐大夫说的,每天早上用山药、莲子、小米煮粥,晚上去公园散步,跟母亲的争吵也少了。
七剂药喝完,疙瘩几乎平了,只剩下个淡淡的红印。晓雨居然接到了面试通知,这次她没遮掩眼睛,坦然跟面试官说了自己的情况,反而被录取了。
"谢谢您,岐大夫!"她来送喜糖,眼睛明亮有神,"同事都说我气色好多了,不像以前总皱着眉。"
岐大夫看着她,想起《审视瑶函》里"目者,肝之窍也,肝藏血,血荣于目"的话,笑道:"其实是你自己想通了。肝就像春天的花,得开开心心地开,老憋着怎么行?以后遇事别钻牛角尖,肝气顺了,眼睛自然亮堂。"
他又给了晓雨一小包菊花、枸杞:"泡水喝,能养肝明目。记住,身体就像这院子里的花,得顺着性子养,不能强来。"
晓雨点点头,阳光照在她脸上,眼睛里闪着光,像落了星子。后来她常来岐仁堂坐坐,说自己现在学会了调节情绪,工作顺利,连母亲都说她变开朗了。那道眼上的红印,慢慢变成了浅痕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,就像那些曾经困扰她的烦恼,慢慢淡在了风里。
岐仁堂的紫薇花还在开,岐大夫翻着《本草纲目》,看到"龙胆草,性味苦,寒,归肝、胆经,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"时,想起晓雨的眼睛,嘴角露出笑意。治病不光是用药,更要治心,心顺了,气血就顺了,身体自然就好了。这道理,就像紫薇花,得在阳光下舒展,才能开得热闹。
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:()岐大夫的悬壶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