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1章 岐大夫巧治“冰身子”——心肾阳衰的救命方(第2页)

第331章 岐大夫巧治“冰身子”——心肾阳衰的救命方(第2页)

他拿起纸笔,一边写药方一边说:“我给你用真武汤打底,这是《伤寒论》里的方子,专门治这种阳气虚、水湿重的毛病。方子里的附子是君药,就像往炉膛里添大柴,能把心肾的阳气都温起来;白术是健脾的,脾胃好了才能运化水湿,就像把堵住的水道清开;茯苓能利水,让多余的水湿从小便排出去;白芍能通血脉,让阳气跟着血液走遍全身。”

他想了想,又说:“原方里用生姜,我给你换成干姜,干姜温阳散寒的劲儿更足,能把骨子里的寒气逼出来。你水湿重,我再加点泽泻、车前子,这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都是利水的好药,能帮着把水湿排得更干净。”

老李看着药方,有点犯愁:“大夫,我这病这么重,就这几味药管用吗?我还老咳嗽,晚上躺不平,一躺下就觉得痰多,堵得慌。”

“别急,我再给你加几味药。”岐大夫拿起笔又添了几味,“你痰多,是水湿聚在肺里了,加瓜蒌、薤白、半夏,这是《金匮要略》里的瓜蒌薤白半夏汤,能化痰宽胸;咳嗽躺不平,再加点小青龙汤的意思,用麻黄、桂枝通阳散寒,把肺里的水湿化掉;你不是心慌吗?加桂枝能通心阳,就像给心火扇扇风;胸口闷得慌,加丹参活血,让气血走得顺畅些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他把药方递给老李,叮嘱道:“这药得温着喝,一天三次,喝完了最好盖着被子躺会儿,让身子微微出点汗,把寒气往外带带。记住,千万别吃生冷的东西,水果也得烫热了吃,凉菜、冰饮一概不能碰。”

老李接过药方,又问:“那我平时该注意点啥?”

“最要紧的是护住阳气。”岐大夫说,“《本草纲目》里说‘人活一口气,这口气就是阳气’。平时多晒晒太阳,尤其后背,那是督脉走的地方,晒暖和了能补阳气;晚上别熬夜,亥时(晚上9-11点)就得睡觉,让肾能养养元气;开车的时候别开窗户吹冷风,尤其是腰和膝盖,得护住;吃饭多吃点温性的,像生姜、羊肉、韭菜这些,少吃寒凉的,像西瓜、梨、螃蟹都得忌着。”

旁边的阿明忍不住问:“岐大夫,那他这病能去根吗?”

“只要好好吃药,注意保养,能好。”岐大夫看着老李,“但得有耐心,补阳气就像烧开水,得慢慢烧,不能急。等阳气足了,水湿排干净了,你那‘冰身子’就会慢慢暖和过来,心慌、咳嗽这些毛病自然就好了。”

老李站起身,恭恭敬敬地给岐大夫作了个揖:“谢谢您,岐大夫,听您这么一说,我心里亮堂多了。我这就去抓药,一定按您说的做。”

“去吧,药熬的时候记得先煎附子,最少煎一个小时,去去毒性。”岐大夫叮嘱道,“吃完三副再来复诊,我看看情况再调方子。”

老李拿着药方,脚步轻快了不少,出门时还回头说:“等我好了,一定给您送面锦旗!”

岐大夫笑着摆摆手,看着他的背影对阿明说:“你看,这就是阳气的作用,人有了盼头,身上就有劲儿了。做大夫的,不光要治病,还得给病人鼓劲儿,这也是‘扶阳’的一部分啊。”

阿明点点头,看着药柜里排列整齐的药材,仿佛看到了那些沉默的草木正在积蓄力量,等待着被配伍成方,去温暖那些被寒邪困住的生命。岐仁堂的阳光透过窗棂,照在泛黄的医书上,也照在师徒俩认真的脸上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,像是在诉说着千百年来中医护佑生命的故事。

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:()岐大夫的悬壶故事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