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——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(第1页)

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——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(第1页)

暮春的清晨,薄雾还没褪尽,青石板路上已传来三轮车叮当声。岐仁堂的木门"吱呀"推开,岐大夫摘下门楣上的棉布门帘,露出门侧那副褪色的木刻对联:"春采百花为药引,夏听蝉鸣辨脉音"。药柜上的铜环泛着柔光,三百多个抽屉里,当归在左,黄芪在右,细辛与防风隔着三寸距离,都守着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定下的位置。

一、写字楼里的"火疙瘩"与堂前的艾草香

"岐大夫,您给瞧瞧,我这脸没法见人了。"推门进来的林晓雯把帆布包往条凳上一搁,露出额角新冒的红痘,"在CBD坐了五年,天天对着电脑,晚上躺床上脑子跟转陀螺似的,越想睡越精神。西医那边开的药吃了就困,停了更糟,您看我这舌头,是不是又出啥岔子了?"

岐大夫示意她伸舌,指尖搭在她腕脉上,闭目片刻:"舌尖红得跟刚摘的樱桃似的,脉跳得急,跟赶早班车似的——这是心火往上窜呢。《黄帝内经》说心者,君主之官,您这是操心太过,把君主累着了。"

他取过纸笔,笔尖在宣纸上沙沙走:"肝属木,心属火,木能生火,您这火是肝里的气郁久了烧起来的。先别急着抹药膏,我给您开副疏肝解郁的方子,柴胡、郁金这些都是顺气的,再配上莲子心,让心火往下走。"

晓雯瞅着药方子犯嘀咕:"就这几味草?我同事说我这是内分泌失调。。。。。。"

"啥失调都是气不顺。"岐大夫放下笔,指着墙上的《黄帝内经》拓片,"您看这句怒伤肝,喜伤心,您是不是常跟客户较劲?气憋在心里,就跟灶台堵了烟似的,火不往上冒往哪儿去?"他转身从药斗里抓了把合欢花,"回去泡水喝,晚上少看手机,听听戏,让心里的气顺了,痘自然就消了。"

三日后晓雯再来,额角的痘瘪了不少:"您说怪不怪,那天回去喝了药,晚上居然梦到小时候在老家摘槐花,醒了浑身松快。"岐大夫笑着添了味麦芽:"再加把这个,帮您消消胃里的积食,您那加班吃的外卖,胃里积着也是火气。"

这当口,隔壁包子铺的王婶端着刚出笼的菜包进来:"岐大夫,您这话在理!我家那口子前年也是睡不着,西医让住院,您就叫他每天傍晚去公园打打太极,喝您开的酸枣仁汤,现在倒头就睡,省下的钱够买半年面粉了。"

二、赶集日的岐仁堂:一张桌子治百样病

农历三月三,镇上赶集。岐仁堂门口的老槐树底下摆了张方桌,赶早集的乡亲们排着队,手里攥着刚摘的香椿、新挖的荠菜,等着岐大夫搭脉。

"刘大爷,您这腿开春就疼,是不是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?"岐大夫扶着老人坐下,手指在他膝盖上按了按,"《伤寒论》里说风邪袭人,先伤皮毛,您这是去年冬天受的寒没散干净,积在骨头缝里了。"他从药箱里摸出个陶土罐,倒出些艾绒点燃,"别怕烫,艾灸膝盖上的膝眼,再给您开付独活寄生汤,喝上七天,保管您能跟着秧歌队扭两步。"

刘大爷嘿嘿笑:"还是您懂我!昨儿看人家跳广场舞,我这腿直打颤。"

"李嫂子,您家娃这脸蛋红得跟熟透的苹果似的,是不是夜里总踢被子?"岐大夫摸了摸小男孩的额头,"舌尖红,脉浮数,是受了风热。别给孩子穿太厚,小孩属纯阳之体,火力旺着呢。"他从竹篮里抓了把薄荷、金银花,"回去用这两样煮水,放凉了给娃当茶喝,比啥都管用。《金匮要略》说小儿脏腑娇嫩,易受外邪,调调就好。"

李嫂子刚走,卖豆腐的张大哥挤过来:"岐大夫,我这两天吃啥都没味,胃里胀得慌。"岐大夫让他张嘴看舌苔:"苔白腻,脉濡缓,是湿邪困脾。您天天凌晨起早磨豆腐,沾了不少湿气。"他取过纸笔写方子:"苍术、厚朴、陈皮,这几样能燥湿健脾,再配上生姜三片、大枣两枚当药引,记得熬药时加把灶心土,那是治湿的好东西。"

一上午下来,方桌前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:有赶车着凉的货郎,喝了葱姜汤捂出层汗就好了;有给孙子做棉鞋熬坏眼睛的奶奶,用菊花水洗了三天就不涩了;还有刚生完娃的小媳妇,喝了当归黄芪炖鸡汤,奶水就足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