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——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(第3页)

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——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(第3页)

这话被来抓药的陈阿姨听见了,凑过来说:"可不是嘛!我家老头子前阵子总咳嗽,夜里睡不安稳,您让我用川贝炖梨,连吃五天就好了。那梨是自家树上结的,川贝才花了几块钱,比去医院省老事了。"

岐大夫正在整理药柜,闻言指着柜里的陈皮:"您看这陈皮,放得越久越值钱,去年您家晒的橘子皮,现在泡水泡茶,能理气化痰,这不就是药吗?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,又有寒热温凉四气,生活里处处都是这些东西。"

五、未雨绸缪的智慧:看出苗头先调调

入秋后的第一个晴天,退休教师老周踱进岐仁堂,手里摇着蒲扇:"岐大夫,我这身体硬朗着呢,就是最近总觉得有点累,来您这儿讨杯茶喝。"

岐大夫给他斟了杯菊花茶:"您伸舌头我瞧瞧,再搭个脉。"片刻后,他说:"舌边有齿痕,脉有点弱,是脾有点虚。《黄帝内经》说秋主肺,肺属金,脾属土,土能生金,秋天得先把脾胃养好了,不然冬天容易生病。"他往老周手里塞了包山药粉:"早上煮粥时加两勺,平时吃点南瓜、红薯,都是养脾胃的。"

老周有点不信:"我吃饭香着呢,还能扛两袋米上五楼。"岐大夫指着院墙上的丝瓜藤:"您看那藤上的丝瓜,看着绿油油的,要是根底下缺水,过几天就蔫了。人也一样,有些毛病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,得提前调。"

过了俩月,老周拎着袋新摘的橘子来道谢:"听您的话吃了俩月山药粥,往年一到冬天就感冒,今年到现在啥毛病没有,晨练时跑两圈都不喘。"正说着,社区超市的老板娘进来了,愁眉苦脸的:"我闺女最近总说胸口闷,去医院查啥都正常,您给看看。"

岐大夫让姑娘坐下,指尖搭在她脉上:"脉有点弦,是肝气不舒。是不是最近总跟同学闹别扭?"姑娘红了脸点头,老板娘恍然大悟:"前儿还跟我吵架呢,说学习压力大。"

岐大夫取来支笔,在纸上画了棵树:"肝就像这树,枝条得舒展。《黄帝内经》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,让她每天放学去公园跑两圈,把心里的气撒出来,再喝点玫瑰花茶,过阵子就好了。"他又对老板娘说:"别总说她,多陪她说说笑笑,笑能疏肝气,比吃药管用。"

傍晚关门前,岐大夫站在药柜前盘点,小伙计问:"师父,您咋总能看出人家还没犯的病?"岐大夫指着窗外的晚霞:"你看天边那云彩,要是带点紫黑色,明天准下雨。人身上的气脉变动,比天气变化还明显呢。上工治未病,就是看出要下雨了,先把窗户关上。"

尾声

冬夜的岐仁堂还亮着灯,药香混着窗外的腊梅香飘远。岐大夫正在整理药方,墙上的挂钟敲了十下,门口传来脚步声,是白天来看病的张大爷,拎着袋刚蒸的馒头:"岐大夫,我家老婆子喝了您开的药,今晚能吃半碗饭了,给您送几个热馒头。"

岐大夫接过馒头,往张大爷手里塞了包炒芝麻:"让大妈每天嚼两勺,能补肾。"张大爷乐呵呵地说:"还是您这儿好,看病不用排队,花小钱治大病,要是城里医院都像您这儿,咱老百姓就不用为看病犯愁了。"

岐大夫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想起《黄帝内经》里的话:"阴阳平衡,百病不生。"他想,这岐仁堂的药香,能飘进寻常百姓家,让家家户户都懂点调理身子的道理,比啥都强。就像门前的老槐树,不挑土壤,不贪肥料,只凭日月精华,就能年年发新芽,护着这一方水土上的人,平安康健。

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:()岐大夫的悬壶故事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