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3章 岐仁堂擒“影”记:从菜田到菜市场的惊魂病(第2页)

第333章 岐仁堂擒“影”记:从菜田到菜市场的惊魂病(第2页)

“先坐下吧。”岐大夫的声音不高,却让人心里安稳。他示意王婶把老周扶到诊脉的椅子上,自己搬了个小凳坐在对面,伸出三根手指,轻轻搭在老周的手腕上。

诊室里一下子静了不少,只有药碾子偶尔发出“咕噜咕噜”的声响。岐大夫闭着眼,手指轻轻按着,过了好一会儿,才换了另一只手。

“脉弱得很,像风中的灯芯,一按就灭。”他松开手,又看了看老周的舌苔——舌淡苔白,薄薄的一层,像是没长结实。

“他这病是咋得的?”岐大夫问王婶,目光平和。

王婶抽抽噎噎地把掉渠里的事说了,又讲了张大夫开发汗药的经过:“本以为发发汗就好了,谁知越治越糊涂,现在连人都认不清了,夜里还说看见小影子……”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“小影子?”岐大夫看向老周,“你看见啥了?”

老周的眼珠慢慢转了转,像是费了很大的劲才聚焦,嘴巴动了动,声音轻飘飘的:“跟我一样……小小的……在房梁上走……”

王婶吓得一哆嗦:“您听见了吧?他总说有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小影子,尺把长,有时候在房梁上跑,有时候还跟他睡一块儿……这不是撞邪了吧?”

旁边候诊的张大妈凑过来,压低声音说:“我听人说,这是魂掉了……”

岐大夫摆了摆手,示意大家安静,又问老周:“掉渠里的时候,是不是吓狠了?”

老周的身子突然抖了一下,像是被这话勾回了那天的渠边,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,点了点头。

岐大夫这才转向王婶,慢慢说道:“他这病,不是风寒,也不是撞邪,是吓出来的。”

“吓出来的?”王婶愣了,“受惊吓也能成这样?”

“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‘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’。心就像咱们家里的当家人,管着人的精神头。‘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’,肝就像护家的将军,管着人的胆子和魂魄。人要是受了大惊吓,就像家里进了强盗,当家人(心)先慌了神,跑出去了;将军(肝)也乱了阵脚,守不住家,魂魄就没地方待,到处乱窜。”

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茶壶,给王婶倒了杯温水:“老周掉渠里那会儿,肯定是吓坏了,心里那股‘神’一下子散了,就像风筝断了线。后来张大夫用麻黄、桂枝发汗,那药是往外走的,他本来就虚,这么一折腾,气更散了,神更留不住了。你看他现在,眼神发呆,是心不藏神;说话错乱,是神不安位;说看见小影子,那是肝不藏魂,魂飘出去了——不是真有啥影子,是他自己的魂没归位。”

这番话听得王婶直点头,又有点迷糊:“那……那咋治啊?总不能把魂喊回来吧?”

“差不多是这个理。”岐大夫笑了笑,“《难经》里说,‘神者,水谷之精气也’。得先把他的气血补起来,让心有底气藏神,肝有力量藏魂。就像家里梁柱结实了,当家人才能安心住下,将军才能守住门。”

他提笔在处方笺上写起来,一边写一边说:“我给开个归脾汤。这里面有黄芪、人参,能补气,就像给家里添柴加火,烧得旺了,人就有劲儿了;白术、茯苓健脾,脾胃是气血的根,根壮了才能长出好气血;龙眼肉、当归补血,血足了,心就像泡在温水里,安稳;酸枣仁、远志安神,就像给神搭个安稳的窝,让它能好好歇着;再加点木香,理气的,免得补得太腻,气不流通。”

写完药方,他又嘱咐王婶:“药要熬得久些,一副药熬两次,混在一起分早晚喝。这几天别让他累着,也别让他再受惊吓,就给他吃点小米粥、蒸山药,好消化的。”

王婶拿着药方,心里踏实了不少,千恩万谢地扶着老周去抓药。临出门时,岐大夫又补了句:“放宽心,这病能好,就是得慢慢养,别急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