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40章 宝宝的“硬疙瘩”与灶膛里的火苗(第3页)

第340章 宝宝的“硬疙瘩”与灶膛里的火苗(第3页)

他又拿起一块黄色的东西,掰了一小块放进药包:"再加点甜叶菊,调调味道,孩子爱喝。"

药包好后,岐大夫仔细嘱咐李静:"这药煎的时候,先把药材泡半小时,水要没过药一指,大火烧开,小火煎十五分钟就行,孩子小,药汁别太多,一天分三次喝,温温的喝,别放凉。"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,"这几天别给孩子吃生冷的,水果要蒸过再吃,粥里可以加点山药、莲子,都是温乎乎养脾胃的。"

萌萌这时已经在妈妈怀里睡着了,小嘴巴还微微张着,口水浸湿了李静的肩膀,可李静看着那片湿痕,眼里却没了之前的焦虑,反而像看到了希望。

三天后,李静抱着萌萌又来了,这次没等进门就笑着喊:"岐大夫,管用了!"萌萌醒着,手里拿着个小玩具,看见岐大夫居然没躲,还伸出小手要糖吃。

"昨天早上拉了,虽然还有点干,但不是硬疙瘩了,孩子没喊疼!"李静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,"口水也少多了,刚才喂粥,自己主动张嘴吃了小半碗!"她把萌萌放在地上,小家伙居然能稳稳地走两步,不像上次那样总往妈妈怀里缩。

岐大夫再看孩子的舌头,舌面有了点淡淡的粉色,嘴角的口水也变成了薄薄一层。脉纹的紫色浅了些,小手摸起来也暖和了不少。"这是灶膛里的火苗慢慢旺起来了。"他欣慰地说,"再调调方子,加两味助消化的。"

这次的药里,岐大夫去掉了甜叶菊,加了鸡内金和神曲。"鸡内金是鸡胃里的皮,像个小刷子,能把胃里的积食刷干净;神曲是发酵过的,像给脾胃加了点酵母,帮着食物发酵。"他解释道,"现在火苗起来了,得帮着脾胃多干活,把积滞彻底清出去。"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又过了一周,李静来拿药时,说萌萌已经能自己主动去便盆了,大便软软的,一天一次,吃饭也香了,追着要馒头吃,口水基本不流了,夜里尿不湿也能睡到天亮才换。

半年后的一个傍晚,岐仁堂快关门时,李静带着萌萌路过,特意进来打招呼。小家伙穿着件红色的小棉袄,脸蛋红扑扑的,手里拿着个苹果,正大口大口地啃着,看见岐大夫就举着苹果喊:"爷爷,吃!"

"早就好了,"李静笑着说,"上次药吃完就没再犯,现在天天拉臭臭可乖了,饭量大得很,一顿能吃小半碗面条,嘴里再也不流口水了。"她指了指萌萌的小肚子,"你看这小肚子,圆滚滚的,都是长的肉,不是以前的胀气了。"

岐大夫看着孩子蹦蹦跳跳的样子,想起第一次见她时那怯生生的模样,心里像被暖风吹过。小杨正在收拾药柜,把厚朴和干姜放在一起,嘴里念叨着:"原来便秘不一定是上火,灶火不旺也会堵啊。。。。。。"

岐大夫没说话,只是拿起案上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,在"脾寒泻"那页轻轻折了个角。窗外的夕阳把药柜的影子拉得很长,陈皮的香、茯苓的淡、干姜的暖,混在一起,像在诉说着一个简单的道理:有时候,解开"硬疙瘩"的钥匙,不在蛮力,而在那灶膛里慢慢燃起来的、温温柔柔的火苗。而岐仁堂的药香里,从此又多了一段关于"宝宝硬疙瘩"的故事,被老街坊们当成育儿经,说给那些同样焦虑的爸爸妈妈听。

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:()岐大夫的悬壶故事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