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34章 秋痢惊魂:岐仁堂的附子香(第3页)

第334章 秋痢惊魂:岐仁堂的附子香(第3页)

三、附子理中汤的力量

岐大夫说着,就在桌上铺开处方笺,拿起毛笔,蘸了蘸墨,开始写药方。他的动作很稳,一笔一划,透着股沉静的力量,让焦躁的刘桂英心里也安定了些。

“我给他开个附子理中汤。”岐大夫一边写,一边解释,“这个方子,是《伤寒论》里理中丸加附子变来的,专门治这种脾胃虚寒到极点的病。”

他指着药方上的药名,一个个解释:“这里面的附子,是‘回阳救逆第一品’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它能‘主风寒咳逆邪气,温中,金疮,破症坚积聚,血瘕,寒湿踒躄,拘挛膝痛,不能行步’。它的性子大热,就像一把烈火,能瞬间把快灭的阳气重新烧起来,让四肢变暖,冷汗止住。”

“然后是干姜,也是大热的药,‘主胸满咳逆上气,温中,止血,出汗,逐风湿痹,肠澼下痢’(《神农本草经》),它能温脾暖胃,就像给灶台添柴,让脾胃的火力旺起来。”

“人参和白术,是补气健脾的。人参能‘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’(《神农本草经》),白术‘主风寒湿痹,死肌,痉,疸,止汗,除热,消食’(《神农本草经》),这两味药合在一起,能把脾胃的功能补起来,让它重新能运化水谷,生成气血,就像给身体的机器加油。”

“最后加一味甘草,调和诸药,让这些药的力量能和缓地发挥作用,不至于太过猛烈。”

写完药方,岐大夫又仔细看了一遍,才递给江小兵:“快去抓药,要最好的附子,必须是炮制过的,别用生的,生附子毒性太大。抓回来赶紧熬,这个药得先煎附子,最少煎一个小时,把毒性煎掉,再放其他药,再煎半个小时。”

他又嘱咐刘桂英:“煎药的时候用砂锅,别用铁锅。药熬好后,晾到温温的,一点点喂给他,能喝多少是多少。他现在吐得厉害,别急着灌太多,少量多次。”

江小兵拿着药方,飞似的跑出去抓药。老城区的药店还开着门,听说要治急症,抓药的师傅也不敢怠慢,赶紧按方抓药,还特意叮嘱:“这附子得先煎啊,最少一个小时,听见没?”

药抓回来,刘桂英赶紧找出家里的砂锅,把黑乎乎、沉甸甸的附子先放进去,加满水,大火烧开,然后转小火慢慢煎。砂锅里咕嘟咕嘟地响着,药味渐渐弥漫开来,是一种辛辣而厚重的味道,和之前那些苦寒的药味完全不同。

一个小时后,她按照岐大夫的嘱咐,把其他几味药倒进去,继续煎。又过了半个小时,药熬好了,滤出来一小碗,浓浓的,像咖啡一样。

刘桂英用小勺舀了一点,吹凉了,送到江德才嘴边。江德才迷迷糊糊地张开嘴,喝了下去,这次居然没吐。刘桂英心里一喜,又舀了一勺,慢慢喂给他。一小碗药,喂了快半个小时才喂完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喂完药,刘桂英守在床边,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伴。岐大夫也没走,坐在旁边的椅子上,闭目养神,偶尔睁开眼看看江德才的情况。

过了大约一个时辰,奇迹发生了。

江德才额头的冷汗慢慢止住了,不再像之前那样顺着脸颊淌。刘桂英试探着摸了摸他的手脚,虽然还是凉,但不像刚才那样冰得刺骨了,似乎有了一丝暖意。他的呼吸也平稳了些,不再像拉风箱似的那么急促。

又过了一会儿,江德才哼唧了一声,慢慢睁开了眼睛,虽然眼神还有些迷糊,但总算清醒了些。“水……”他虚弱地说,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