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
没过几天,岐仁堂刚开馆,就闯进来个穿夹克的壮汉,抱着肚子直哼哼。"岐大夫,您快救救我家老王,拉得快虚脱了!"跟着进来的女人手里还攥着个塑料袋,里面是刚换下的裤子,一股腥臭味飘过来。
男人姓王,是市场里卖水产的,前几天在摊子上吃了盘凉拌海鲜,当天晚上就开始拉肚子,一开始是稀便,后来拉的全是清水,颜色发绿,腥得呛人。"拉了一天一夜,拉得腿都软了,可肚子还胀得像揣了个石头,越拉越疼。"女人急得眼圈发红,"诊所让输液,说是什么感染,可越输拉得越厉害。"
岐大夫让老王躺下,伸手按他的肚子。刚摸到脐周,老王就"哎哟"一声叫起来,肚子硬得像块木板,按下去还能摸到硬块。再看老王的舌头,红得像猪肝,舌面干得发黏。搭脉时,脉沉得几乎摸不到,可仔细一按,底下却跳得又实又快。
"这不是普通的拉肚子。"岐大夫直起身,对小周说,"你看《伤寒论》321条:少阴病,自利清水,色纯青,心下必痛,口干燥者,急下之。他这就是热结旁流,肠子里的燥屎结得像石头,水从旁边流出来了,越拉,肠子里的火越旺,肾水耗得越快。"
女人听糊涂了:"拉得这么厉害,还能用泻药?那不得拉垮了?"
"您别瞅着拉得多,那都是废水。"岐大夫指着老王的肚子,"真正的病根是肠子里的燥屎,就像堵在水管里的泥块,不把它通开,水永远清不了。现在他肚子又胀又痛,口干得厉害,就是因为火太大,把津液都烧干了,再拖下去,人就该昏迷了。"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小周在旁边犯嘀咕:"师父,我前几天看您给李大爷治拉肚子,用的是附子理中丸,说他是寒泻,这老王也是拉肚子,怎么就用泻药了?"
"这就得辨寒热了。"岐大夫让小周掰开老王的嘴,"你看他舌头发红,拉的水虽然清,可腥臭味重,肚子是胀疼拒按;李大爷那是拉的清水,一点臭味没有,肚子是隐隐作痛,按上去还舒服,舌头发白——一个是火堵在里头,一个是寒凝在里头,治法能一样吗?"
说着提笔开方:大承气汤加玄参、麦冬。"大黄用12克,后下,芒硝9克冲服,厚朴枳实少放点,重点是泻下燥屎。"他特意嘱咐老王的女人,"药熬好趁热喝,喝了可能会拉得更厉害,但拉完之后,肚子不疼了,就说明见效了。"
当天半夜,小周被电话吵醒,是老王的女人打来的,声音里带着哭腔,却说着喜事:"岐大夫,拉了!拉了好多黑糊糊的硬屎,拉完肚子就不疼了,现在能喝进去粥了!"
第二天一早,老王就能自己走进岐仁堂了,虽然脸色还有点白,但眼睛亮了不少。"真是邪门,拉了那么多水,泻完反倒轻松了。"他摸着肚子笑。
岐大夫给他换了方子,改成增液汤加太子参,"现在火退了,该补补阴水了,就像大火烧过的地,得浇点水才能长出新苗。"他转头对小周说,"记住,这种热结旁流看着是泻,其实是便秘的重证,就像河坝堵了,旁边漫出来的水再多,也解不了坝里的危,必须得炸开堤坝才行。"
三
霜降那天,岐仁堂来了个特殊的病人。是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,被儿子用轮椅推进来,肚子胀得像扣了个盆,脸色灰扑扑的,眼睛半睁半闭,嘴里哼哼唧唧的。
"岐大夫,我爸这六七天没拉大便了,肚子越来越胀,昨天开始连水都喝不进去了。"老爷子的儿子急得满头汗,"在医院拍了片子,说肠子里全是宿便,让灌肠,灌了两次也没用,医生说再不行就得开刀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