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泥巴文学 >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> 第341章 岐仁堂三用承气汤:急下存阴救危证(第3页)

第341章 岐仁堂三用承气汤:急下存阴救危证(第3页)

"岐大夫,我爸这六七天没拉大便了,肚子越来越胀,昨天开始连水都喝不进去了。"老爷子的儿子急得满头汗,"在医院拍了片子,说肠子里全是宿便,让灌肠,灌了两次也没用,医生说再不行就得开刀。"

岐大夫掀开老爷子的衣襟,肚子胀得发亮,按上去硬邦邦的,老爷子疼得直咧嘴。再看舌头,红得发紫,舌苔黑得像涂了墨,舌面干得像砂纸。搭脉时,脉沉得像石头压着,好不容易摸到一丝,细得像线,却透着一股劲儿。

"老爷子平时是不是总觉得口干,晚上睡觉出虚汗?"岐大夫问。

"对对对!"儿子连连点头,"他有糖尿病,总说嘴里干,半夜得起来喝好几次水,这几天连喝水的力气都没了。"

岐大夫翻开《伤寒论》,指着322条给小周看:"你看这条少阴病,六七日,腹胀不大便者,急下之。老爷子这是少阴阴虚,又赶上燥热结在肠子里,就像井里的水快抽干了,还扔了块石头堵着,不赶紧把石头捞出来,井就彻底废了。"

小周有点犹豫:"师父,老爷子年纪大了,又有糖尿病,用这么猛的泻药,能扛住吗?"

"就是因为年纪大,才更得急下。"岐大夫解释,"他这不是普通的便秘,是燥屎把肠子堵死了,津液全被耗干了,再拖下去,肠子就该坏死了。大承气汤虽然猛,但现在不用,就没机会了。"他稍一沉吟,在方子上加了人参和当归,"加点人参补气,当归养血,攻下的时候别伤了正气。"

老爷子的儿子拿着方子,手都在抖:"岐大夫,这药真能管用?我爸这身子骨。。。。。。"

"放心,药劲虽猛,但对准了证,就能救命。"岐大夫拍拍他的肩膀,"熬药的时候,把人参单独煎,兑在药汤里,分四次喝,每次少喝点,隔一个时辰喝一次,要是喝了吐,就停半小时再喝。"

第二天一早,老爷子的儿子就跑来了,脸上带着笑:"岐大夫,太神了!喝到第三次药,我爸就喊肚子疼,没多久就拉了,全是黑糊糊的硬屎,拉了半盆,拉完肚子就瘪下去了,现在能喝点稀粥了!"

岐大夫让他把老爷子推来再看看,只见老爷子脸色好了不少,舌头虽然还红,但有了点津液,脉也比昨天有力了。"这就叫急下存阴,把燥屎泻出去,火就小了,津液才能慢慢恢复。"岐大夫改了方子,换成增液汤加太子参,"现在不用猛攻了,得慢慢补阴,把耗损的津液补回来。"

送走老爷子,小周看着桌上的《伤寒论》,突然明白了什么:"师父,我以前总以为少阴病都是怕冷的,得用附子干姜,没想到还有这种大热的证,还用这么猛的泻药。"

岐大夫把书合上,望着窗外的秋雨:"中医治病,就像治水,该堵的时候堵,该疏的时候疏。少阴是水火之脏,既能生寒,也能生热。这三个病人,虽然症状不一样,一个口干,一个拉肚子,一个便秘,但根子都是少阴的水快被烧干了,又赶上燥屎堵着,就像炉膛里的火太旺,再不把柴抽出来,锅就烧裂了。"

他指着墙上的匾额"辨证施治",继续说:"仲景先生写这少阴三急下,就是告诉咱们,看病不能只看表面。刘老师看着是上火,其实是肾阴快没了;王老板看着是拉肚子,其实是肠子堵死了;李老爷子看着是便秘,其实是津液耗干了。这时候用大承气汤,不是为了泻,是为了保住最后一点阴液,就像救火的时候,先拆了旁边的房子,保住主屋,道理是一样的。"

小周点点头,在脉案本上写下:"少阴三急下,急在存阴,下在去燥,辨证关键在舌干、脉沉实、腹硬满——记于岐仁堂秋雨夜。"药香混着雨声,在诊室里慢慢散开,像极了《伤寒论》里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,在现代的街巷里,依然散发着救人的力量。

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请大家收藏:()岐大夫的悬壶故事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